由「勿忘南京大屠殺」看臺灣的多元歷史記憶與互相尊重
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日前在南京參加「連胡會十週年研討會」參觀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他在臉書表示「南京,在這場抗日戰爭中,是我們數十萬手足同胞喪生埋骨之處,也是中華民族沈痛之處!」
1931年起日本陸續對中國發動戰爭,到了1937年7月爆發盧溝橋事變(日方稱「支那事變」)後戰事全面爆發,同年12月,日軍攻克南京。當時日治下的臺灣是戰勝的一方,全臺灣各地舉辦了慶祝活動,熱鬧的市街、大樓掛著斗大的「祝 南京陷落」標語(如圖)。這樣的景象,看在一些人眼中,相信是非常刺眼,感到不受尊重。如果幾十年後的今天又在大街上辦這種活動,可以想見引發的爭議會有多大。
但,政府卻舉辦了「抗戰勝利70年紀念活動」,活動幾乎完全訴求勝利者一方的論述,有部分活動甚至直接使用「慶祝」的字眼,絲毫無視多數臺灣人並非「抗戰勝利」的一方。這種行為,和直接在大街上掛著「祝 南京陷落」標語有何不同呢?
南京被攻陷的歷史,的確是現在臺灣一部分人悲傷的歷史記憶,應予以理解與尊重。臺灣是一個多元族群組成的社會,更應用合宜的態度去處理這類有不同立場的歷史事件,身為立場應中立的政府尤其該更加謹慎。
「抗戰勝利70年紀念活動」難道不能用更中性的「二次世界大戰(或大東亞戰爭)結束70週年紀念」?紀念內容把各方當時遭遇的事件、史料平實呈現,相信看過的人會更能理解歷史的複雜以及和平是如此得來不易,應更加尊重嘗試去理解不同的觀點。這樣才有助於社會邁向真正的和諧。
延伸閱讀:
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臉書「連胡會十週年研討會」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hauhigh/posts/829864587049414
政府無所不用其極宣傳「抗戰勝利70年紀念活動」
http://www.twmemory.org/?p=7841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