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時代移民村曾窮到快被鬼抓去的故事
這陣子網路流傳一篇奇文,針對最近熱門話題「灣生」(1895~1946在臺出生的日人)提出一連串質疑,文中以極端確定的語氣宣稱「灣生家庭少有貧困者」、「灣生就是有貴氣」、「不可能有滯臺灣生長期裝啞吧」之類論點,而提出的證據大多僅是作者自身的觀察或經驗。相信看完此文應該不少人會認為「灣生都是有錢人」「說滯臺的灣生裝啞一定是騙人」吧?
但,真的是如此嗎?今天來分享這則,日人在臺移民村曾經窮到差點被鬼抓去的故事,來看看「灣生家庭是不是真的少有貧困者」?
吉野村,設立於1910年,是日本時代日人在臺灣花蓮的重要移民村。許多日本人來到這裡開創新的人生,許多「灣生」也在這裡誕生。經過了長期的開墾,公共設施日漸完備,學校、醫院、郵局一應俱全。「所以居民應該都很有錢吧?」是這樣嗎?
1930年,距離開庄已20年了,該年底的調查,吉野村「每戶」一年收入約95圓(概略換算現代幣值約9萬5000新臺幣,請注意是每戶),而鄰近的其他日本移民村更慘,豐田村每戶年收入僅52圓,林田村每戶年收入56圓。當時報紙的報導也明確指出,居民並不富裕。
1931年,吉野村因為實在太窮了,制定了節省公約,婚喪喜慶一律從簡,紅白帖明定上限。到了年底,米價暴跌雪上加霜,許多移民都是貸款買地,竟然許多人無能力償還。到了隔年情況又進一步惡化,欠款總額竟達60萬餘圓(概略換算現值約6億臺幣)。村民只好集合起來向廳長陳情能否展延還款期限,不然大家只好去臺北找總督求情了,畢竟耕地被拍賣,20幾年的努力成泡影的結局也太沈重。廳長不想事態擴大,力阻居民赴北,又不肯讓步。居民於是在1932年10月9日,派出代表7名出發去臺北陳情,由總督府殖產局長出面在辦公室聽取意見,所以除了較為一般人熟知的臺灣人簡吉農民運動,日本移民其實也曾有過農民請願行動。
一個月後,花蓮港廳將村民的狀況依負債情形、欠款對象、還款能力分成七種方案,有些處分土地、有些延長還款期限、有些調降利息…等,之後又經過了一些風風雨雨,終於在1933年3月確定救濟解決方案。
這就是 《灣生回家》中的重要場域吉野村曾經窮到快被鬼抓去的故事。當然這不代表「灣生都是窮人」,這只代表了一部分的灣生經驗。
參考資料:
《官營移民事業報告書》 臺灣總督府
《臺灣農事報》、《臺灣之畜產》、《臺灣日日新報》1930~1933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