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辱罵老榮民事件看轉型正義
日前爆發自稱「公民記者」人士在網路上傳辱罵老榮民影片,引起軒然大波。二戰後臺灣經歷二二八屠殺、白色恐怖、威權統治,許多冤屈、恩怨、權益損失在政治力介入下始終無法釐清,時常有人將爭議簡化為「族群」或「省籍」。但即使是俗稱「外省人」的二戰後來臺中華民國人士,光依來臺先後順序、原因、身分階級,就可分為好幾大群,來臺生活條件與情境根本無法一概而論(圖:二戰後「外省人」不同的來臺情境寫照,有人如難民般生活,有人帶著豪華汽車。圖出自LIFE),所謂的「榮民」也未必是「外省人」。戰後選擇加入加害者陣營迫害他人之徒或是受害者,更是橫跨了各族群。「外省人」雖然在客觀情勢上在威權統治時期相較於其他族群的確得到較多利益,但無法否認的,一樣有為數不少的人被中華民國政權迫害處決。顯然用族群或省籍來簡化這些事件,不但無助於解決問題,更使得真正的加害者集團藉此規避自己責任。例如一要被追究責任就拿老榮民出來當擋箭牌,或是操弄覺得自己並非加害者的人們替他們揹黑鍋,衍生出更大的族群仇恨。
轉型正義的重要意義,就是釐清這些錯綜複雜的歷史,把事情弄清楚,讓有心人難以藉此操作仇恨以達成背後的目的,這些過程德國、西班牙等國家早有先例可供借鏡。
謙卑面對歷史、讓每個人或族群發生過什麼事、有什麼樣的貢獻或功過,都回到合理的位置與評價,不要再讓政治神話或過於簡化的論述繼續撕裂這塊土地。這樣的目標,值得更多人一起來努力。也要再次強調「不管身上流什麼血、何時從哪裡來,認同臺灣的人,就是臺灣人」。
#轉型正義不能等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